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在两会上提出,传统的秦岭—淮河供暖线已经过时,南方冬季的阴冷天气远比北方难熬,而且近年来南方地区屡遭“冷冬”,应将公共供暖区域延伸到南方。
“在南北方都长期生活过的人,大多会有同样体会,虽然是南方,但因没有公共供暖设施,南方的冬天其实比北方还难过,加上南方阴冷潮湿,很容易长冻疮、得关节炎和风湿病等地区病,又加上这些年,南方气温普遍降低,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张晓梅说:“南方很多城市地区,各家各户都会用空调等各种设备取暖,这种零零散散的取暖方式不仅浪费资源且效果也不好”。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有关规定,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是累年各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正因如此,使北方百姓大多在温暖的室温中度过了寒风刺骨的冬季。但近几年来,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幻莫测和冷空气的不断南下,早已把雨雪分界线推到了长江以南,经常造成南方多个省市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室内温度低于0℃,极端气温甚至有长时间在0℃以下。
张晓梅委员的提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就南方是否应该采取集中供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反对的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目前秦岭—淮河线是大致的“供暖分界线”,“一线定南北”有不严谨之处,但是如果供暖要向南方扩展,下一条线又该划在哪里呢?供暖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涉及规划、建筑、能源、财政、技术、人才等方方面面,南方地区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应当“谋定而后动”,不能仓促上马。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水矿集团董事长魏永柱:目前,南方农村还不具备供暖条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居住分散,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高,难以实现规模供暖;二是农村房屋保暖效果不好,建房的地质条件、房屋构造等不利于保暖,加上潮湿空气无孔不入,目前只能依靠燃煤烤火、空调等取暖。最现实的办法是政府在用电、购煤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减轻农民取暖负担。同时,通过“货币直补”,让群众改炉改灶防控地氟病。
●支持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屋里屋外一样冷,上床、起床都是考验,这是很多南方人的切身感受。我以前在老家山东时,脚上从没生过冻疮;二十年前到上海,当年就生冻疮了。在南方一旦遇到大幅降温,医院门诊量就明显上升,心脑血管、呼吸道等疾病患者尤其多。南方供暖是好事。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盘县县长邓志宏:南方广大农村地区取暖目前主要靠燃煤,效果不佳且影响环境质量。长远而言,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攀升、农民集中居住程度提高、供暖条件逐渐改善,农村供暖能够逐步实现。尤其是一些资源富足、已计划建设集中供暖设施的城市,可考虑向周边人口密集、居住较为集中的小城镇适当延伸。
●网友的心声:
据广州日报官方微博和大洋网官方微博发起的调查来看,截至记者发稿前,有76%的网友支持将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称南方湿冷,应安装采暖设备,但前提是环保、低碳。但同时,也有23%的网友持反对态度,反对的理由是“恐怕会造成资源浪费”、“会加剧环境污染”等。
@宋曜先:我本来以为南方很温暖才会选择到杭州读书,没想到这里的冬天特别冷,我一个北方人根本受不了。尤其是最近,由于温室效应,冬天越来越冷,强烈要求南方供暖!
@龙剑指美日:不支持。虽然我身处南方,但这样投资大,消耗能源过大,影响环保。
@冬去春来第一季:南方较北方要暖一些,如果全面推广公共供暖,会造成资源浪费。但的确也有很多人需要供暖。能否考虑提供多种形式给大家选择?
小编认为,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专家、网友支持南方采取集中供暖的提议,是因为供暖是关乎民生之大计,同时,随着近几年南方寒冬的频繁出现,采暖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任何决策的制定、实施都要秉承客观、科学、严谨的态度,反对者的意见也不无道理:传统采暖习惯所造成的南方区域没有集中供暖管网系统,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南方寒冷期较短且居住分散所造成的集中采暖难等问题,给南方区域的集中采暖问题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和阻力。那么,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兼顾采暖需求和可实施性,让南方居民在享受温暖冬季的同时,还享受低碳环保、经济舒适的生活呢?
针对以上问题,《地暖月刊》编辑部在下一期专题中采访业界专家、学者、南方地区的暖通企业,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认识南方市场的采暖现状,以及继续拓展市场的可行之计。同时,欢迎行业同仁、热心读者踊跃投稿,发表您对南方区域采暖的见解和认识。
联系方式:
Tel:010—83634588—8022
Fal:010—83634599—8021
E-mail:dnyk2005@163.com
联系人:《地暖月刊》采编部
责任编辑郭辰嫘
记者张汉新
编辑:潮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