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普及,国内目前的产业格局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依靠传统能源盈利的产业,必将经受一次大规模的洗牌。老百姓传统观念当中的生活习惯,也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改变,这当中必定矛盾重重。
有人问我南方究竟哪里冷,这么多年我还适应不了。北方再冷也比不上那儿的潮,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明了。——网友根据李宗盛《鬼迷心窍》改编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南方”,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全部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有关规定,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中原地区的冷空气不断南下,早已把雨雪分界线推到了秦岭淮河以南。许多南方省市持续出现低温雨雪天气,在冬天最冷的一个月里,室内平均温度低于0℃,遇到极端个别的降雨、降温天气,室内温度甚至会长时间在0℃以下。
南方城市的采暖需求
2012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晓梅提出了关于“将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的一项提案。建议将公共集中供暖逐渐延伸到秦岭以南的地区,并将此惠民项目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由国家、省两级按重点工程项目金额投入建设资金,同时,将城乡居民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此提案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热议,一些从北方迁移到南方长期生活的人,在见识了南方冷森森、湿嗒嗒的冬天后,早已对南方冬天无集中供暖的现象颇有不满。就连一些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也表示:“这个提议真的说出了广大南方人们的心声!虽然表面上看,我们冬天的温度都是0度以上,但是真的很冷,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冬天都很难熬啊!而且冬天湿度太大,洗的衣服很久不干,如果有了暖气,就可以让室内干燥一点,衣服也能干得快!”
将南、北方冬天做过对比的人都知道,中国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一代的地区,由于雨水多、湿度大,其带给人的寒冷感觉,是不能直接通过温度的高低来判断的。换句话说,在南方0℃上下的气温,实际上远比北方干冷的零下5℃甚至零下10℃都奇冷难熬。
南方人在冬天里究竟有没有取暖需求?这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以长三角一带的南方城市为例,很多居民在冬天均会采取通过取暖器、电热毯等方式取暖。与北方地区的集中采暖相比,这样的电器取暖在成本上显然要高出许多,取暖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很多人抱怨,冬天最冷时,空调甚至根本无法启动,而使用功率在1000瓦以上的取暖器,也不过只能使一个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间,室内温度提高3-5摄氏度而已,加上南方房屋外墙体普遍较薄,不利于保温的特点,一旦关掉取暖器,房间里的热气便会很快散去,这种大功率的电器,若长时间使用,电费则高得难以想象。
前几年,上海有新闻提及,一些老年人因无法忍受上海冬天的寒冷潮湿,又不想承受取暖设备带来的高额电费,从而采取在设有中央空调的超市、商场里一坐就是一天的方式,为自己谋求温暖环境。一些高档住宅的居民甚至会采用自行安装地暖的方式,来解决冬季采暖问题。更有高档别墅区,在自家的院子里安装了私人小锅炉,用于单户采暖使用。在上海一些建国前的老建筑里,至今仍保留着供取暖用的壁炉和热水汀。
由此可见,长三角并没有温暖到不采取任何取暖设备,便可舒舒服服度过整个冬天的程度。
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微博)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将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这一提案的必要性:“我4岁时从北京随军到四川的都江堰山区,那里冬天的阴冷和潮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忆中,在那里常年生活的人们,多数患有风湿,这个比例较有集中供暖的北方地区高出很多,至于手脚生冻疮的现象,更是十分常见。”
同时,作为国内美容界的领军人物,张晓梅更是拿出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和玫瑰基金会的相关数据作为依托,讲述每年全国遭遇毁容的人群里,有多少是因为采用取暖电器发生火灾所致。以此证明,南方居民单体采暖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南方供暖,或成政府不能承受之重?
有心理学报告显示:人在身处温暖环境时,心情会变得更加愉悦。用张晓梅的话说:“现在国家条件好了,可以更好地提高生活品质。让更多在寒冷中过冬的南方人民,享受温暖的美好冬天。”但同时,也有人出于南方建立供暖系统的成本考虑,对张晓梅的提议进行拍砖。
有社会人士提出:从能源角度考虑,我们国家的传统能源,也就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供给已经绷得很紧了,甚至在很多时候非常短缺。同时,从南方供暖系统的构建来看,南方14省(不包括海南省)若要像北方一样,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供暖泵房等基础设施,也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销。不仅如此,传统的南方住宅建筑外墙还涉及到保温加厚等问题,这也是供暖计划中必须考虑的细节。如此算来,若要对南方实行集中公共供暖,此项计划开销之庞大,应不亚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认为无论是从财政、人力还是从资源的角度考虑,这样的提案都显得过于天真。
对于社会上的反对声音,张晓梅表示,南方供暖应该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自己提出这样的提案,并不意味着要把整个南方地区的供暖问题一步到位解决掉,而是应该让相关部门从现在开始意识到南方城市供暖的必要性,从而制定相关规划,分步骤地予以解决。在取暖的能源上,张晓梅提出,考虑到传统能源储备量有限,及一些资源(诸如煤炭)污染指数较大等原因,南方供暖应更多考虑向新能源的方向靠拢。
南方采暖,或将引发能源革命?
传统的北方供暖采用燃烧煤炭或天然气的方式获得热能,而南方地区的单体采暖模式则一直与电力息息相关。日前,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总裁萧评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表示:“南方取暖不应挤占有限的传统能源,而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天然禀赋。”
在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问题上,萧评认为,新能源主要分为“看天”、“看地”两大类。天上的能源主要包括风能与太阳能;地上的能源主要以地热和生物质能源为主。基于能源采集的成本考虑,生活采暖应主要将眼光放在生物质能源与地热能源两项。南方一些地区的入侵生物,如“水葫芦”、“飞机草”等植物,都可以加以利用。
在萧评看来,一些入侵生物,本身已经对当地自然生态形成威胁,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要每年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用以组织群众清除它们。但如果能将这些入侵生物合理加以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帮助当地解决一场生态灾难,更能够有效缓解国家能源紧张的问题。
以北方目前正在推广的秸秆热风炉为例,一些城市将作为农业生产废料的秸秆粉碎,压成颗粒物用于燃烧,这种燃料的单位热值较高,烧后排放出的烟尘,也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因为这种热风炉没有气压装置,也就不存在爆炸等安全隐患。
在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吉林市,当地政府鼓励居民在采暖上采取城乡结合模式,以吉林市与下属的农安县作为试点,即市民购买秸秆热风炉,农安县负责提供农业生产中的秸秆废料,用作热风炉的燃料。同时,每户农民均可以用40吨秸秆,免费换取一个热风炉,作为自己家里的取暖设备。在这种资源交换的过程,城市居民与县里的农民都不占用传统能源,也不用在能源消耗上承担较高的费用。
借鉴吉林地区城乡结合对当地秸秆加以利用的经验,萧评认为南方地区的采暖计划,不应该紧盯着统一集中的供暖项目,而应该根据各区域的具体情况,开发当地的新能源,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内,除一些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外,一些工业废料,如木屑、竹屑等均可通过回收,变为燃料。当然,在具体燃料的选择上,还要经过具体的检验,选择燃烧后符合排放标准的草木做燃料,一些含有重金属,燃烧后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植物则不在考虑范围。
与一些一岁一枯荣的生物质能源一样,地热能源也具有可以长期利用的永续性。这种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资源,不仅具有无污染的清洁特性,在采集方面,更可以借助地底的负压,大大减少采集成本。在萧评的进一步解释中,记者了解到,地热资源的采集,通常通过简单的热介质传导即可完成,如通过“打管”的方式,用金属管疏导地底带有地热温度的地下水,通过建立供暖网络,便可以将温暖送进千家万户。与北方采用的以煤炭做燃料,烧制热水实现供暖的模式相比,这种直接利用地热资源的采暖模式,显然更节能环保。
随着传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一再告急,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但在萧评看来,同城市建筑布局一样,能源利用也是要加以科学规划的。目前,国内在能源利用方面,还没有很强的规划意识,很多能源在利用方式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浪费现象,这其中,工业余能的浪费最为明显。以一些水力发电站的晾水塔为例,高温发电用水的热能本可以通过循环管道的方式,解决电厂附近家属区域的采暖问题,但事实上,这些热能却随着蒸腾的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在人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浪费了大好的循环利用机会。
采访中,萧评向记者提出了自己在能源利用方面的最新构想:推出生活免电模式。主张居民日常取暖、做饭全部利用生物质能源完成,尽量不使用电能进行二次能源转化。
“人为的能源转化过程中,必然导致人力、财力及能源本身的消耗。传统能源用于发电,已经完成了一次能源转化,而在生活用电的过程中,电能再一次被转化为热能等其他能源,这种二次转化过程也就是能源的二次消耗过程,其中产生的能源浪费便可想而知。”在萧评的设想中,如果生物质能源可以一直保证足够的原料供应,那么,在未来几年里,其或将取代生活用能领域里大部分用电完成的工作,成为低碳生活的主流趋势,掀起一场以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能源革命。
新能源推广的前景与困境
从南方采暖采用新能源模式的主张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前景。这种构想若果真得到实施,其优越性甚至可以超过北方的传统供暖模式。萧评提议就采暖模式问题开展南北竞赛,让相关部门及广大群众在比较中,了解新能源的诸多优势,从而主动选择在生活用能上向新能源靠拢。
但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普及,国内目前的产业格局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以取暖设施为例,一些生产电力取暖设备的企业,在生活取暖普遍采用新能源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面临被取代的危机,依靠传统能源盈利的产业,必将经受一次大规模的洗牌。老百姓传统观念当中的生活习惯,也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改变,这当中必定矛盾重重。
基于这样的因素考虑,在大力提倡生活免电模式,鼓励南方各地利用新能源采暖自给自足的同时,萧评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以生产消耗传统能源的电器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
“产业界的变革需要政策扶持,在整个社会大力倡导循环经济的今天,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能源产业转型,从而推动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在采访的最后,萧评提出了自己对于能源革命的美好愿景。
编辑:潮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