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世界地球日”,给地球“降温”即二氧化碳减排成为了焦点话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我国郑重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碳减排40%~45%。
业已开始的“十二五”期间,我国地质工作将从“资源采掘”向“地球修复”发展,“地热减碳”是推进意义深远的减碳工程。在第42个“世界地球日”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宣布,我国将大幅提高地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力争“十二五”期间通过地热,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1亿吨。
中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应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的建筑项目2236个,建筑面积超过1.3亿平方米,地热利用量继续排名世界第一。其中,80%的项目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河南、山东等地区。北京约2000万平方米建筑利用了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沈阳则超过4300万平方米。
地热是指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包括浅层地温能、地热能、干热岩资源等。我国地热资源丰富,据初步估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资源量相当于257亿吨标准煤;每年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量相当于9.6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57亿吨。根据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总体部署,国土资源部初步规划今后10年,每年增加地热资源直接利用量400亿千卡,增加高温地热资源发电500亿千卡。王立彬
编辑:潮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