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供暖方式相比,地暖具有舒适、节能和环保等诸多特点。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采暖已经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然而,令人忧心的是,伴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地暖管掺假现象也日益抬头,特别是近年来地暖管掺假现象不仅屡禁不止,而且大肆泛滥,已成为地暖行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除上文所述原因外,还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政府监管缺位。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对地暖管的监管采取的是分段管理的方法。企业生产环节由质检部门负责监管,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管,而在施工安装阶段则由工程监理单位负责。这种监管划分就造成了很大的制度漏洞。工商局不能进企业检查,质监局不能进市场监管。这种做法就像家长管孩子,爸爸负责管脑袋,妈妈负责管肚子,爷爷负责管腿,结果是管不好。除此之外,执法不力也是政府监管缺位的重要原因,对地方政府来说,地暖管生产企业能够吸纳就业,还能增加税收,出于“GDP至上主义”的考量,地方政府担心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会伤害地暖管企业竞争力,因此政府面对企业的掺假行为总会“选择性失明”。
二是经济利益驱使。近年来,地暖业规模总量增大,但价格持续走低。原材料价格、人工费用以及其他管理费用、运行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经营越发困难,不得不昧着良心在“掺假”管上做文章;整个地暖管行业同质化倾向较重,大部分生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只能以低价格抢占市场份额,为压低成本不得不选择掺假造假,以次充好。
三是企业诚信缺失。从国内整体环境上看,诚实守信只是作为道德规范要求的基本原则,未上升到日常生活行为准则和法律规定的地步;从地暖管行业看,由于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生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不强,对社会负责的诚信意识更是淡漠;加之面对地暖管市场环境中的信息不对称及众多不确定因素,很多生产企业也容易不按诚信规则约束其生产行为。
综合上述因素,要根治地暖管“掺假”顽疾必须在监管、利益和诚信方面下猛药治理。
从监管方面看,必须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避免多头监管形成的监管盲区;同时,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不能只顾地方经济利益,无视消费者整体福祉。
从利益方面看,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正当方式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利润应加以保护。同样,以掺假造假方式抢占市场份额的行为必须要付出代价。政府及监管部门应采取严厉手段,比如重罚甚至驱逐出行业等手段,打击掺假造假企业,使得其违法成本远远大于其通过掺假造假获得的经济利润。
从诚信方面看,地暖管掺假屡禁不止,生产企业失信行为禁而难绝,说明目前生产企业的诚信意识极其淡漠。唤回缺席的诚信,固然需要提倡诚信文化,但是治本之策还是相关部门应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并且要全国联网。企业一旦出现不良记录,一处违法,就让他处处受限;一时失信,就让他时时被动,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最终将企业掺假造假的念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编辑:孟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