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暂且不谈论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因为北方天气虽然寒冷,但是这属于政府民生工程,保证每家每户室内温度不低于18度,这是明文规定的,温度达不到要退采暖费。回溯南方供暖市场的发展历程,好像更多的声音出现在2008年,轰轰烈烈的分户供暖理念教育和技术、产品的宣传推广行为在很短时间中就得到了快速发展,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感谢2008年那场千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它让生活在南方的老百姓觉醒——南方也是需要采暖的。

就明装采暖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长沙地区来看,大大小小的暖通加起来超过了1000家,拥有采暖系统的家庭不到总数的10%(已经乐观数据),只能说,较为成熟的长沙市场也不过三分熟!市场潜力还有很大挖掘空间。
对于南方地区其他区域或者城市来说,更是此般道理,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上海,工程市场来讲装采暖已经逐渐被接受,然而明装采暖系统几乎是空白区域,这其中的原因纷繁复杂,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上海即将或已经成为行业众多品牌的重点关注区域,从近两年行业主流品牌们迅速入驻、加码上海滩就能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威能、菲斯曼、富丽凯、沃乐夫、庆东纳碧安、欧博诺、瑞特格、GMO迈能、卡莱菲等等)。

习惯了,从小到大不都这样扛过来的吗?——3万元左右(甚至有更便宜的)就能装一套采暖系统,和北方人一样享受温暖的冬季——装暖气不仅仅只是温暖需求,更是彰显生活品质的体现。以上这是对采暖需求的三个不同层级,我们期待的结果是更多人起码在第二层级,有意识、有行动力去选择温暖生活。
经常出差的可能深有体会,冬季去南方很多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地区)并没有深刻感受到采暖理念的普及,笔者不少在南方生活的朋友或者同学家里也不全部都有采暖系统,是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够吗?难道他们忘记了在北方上学时候集中供暖的舒适吗?相信并没有,只是回到那个从小成长起来的城市,近30年的生活方式还遵循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理念,除非有非常强势的市场教育行为做助推力,身边有开始装暖气的人了,一传十、十传百就开始装了。说到底,还是生活习惯、周边环境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市场我们怎么做?

那么,行业中谁胜任教育终端、普及明装采暖N种好处的工作呢?
行业媒体首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某个领域的垂直媒体,不仅仅要传达圈子里的信息,还要考虑如何矩阵传播、发散传播,借助大数据的力量替行业发声;
大众媒体也有责任,但是面对碎片化的海量信息,如何能够精准传递到消费者那里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有如何做好细分领域的资源对接工作;

产品供应商、品牌商,尤其是那些有雄厚实力给合作伙伴更多支持、更好发力教育终端,能够从中国用户生活习惯、使用环境出发而研发出适合的产品,能够不断整合技术,将其标准化、流程化提供给合作伙伴,这样的企业在供暖领域中并不鲜见,比如,威能、小松鼠、A.O.史密斯、喜德瑞、瑞特格等等。
以上这些腕儿们,2016年明装采暖季来了,该出手时别犹豫。

[编辑:孟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