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清洁供暖报告2017-2018》
峰会期间,中国经济信息社重磅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报告2017-2018》,旨在为清洁供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报告》是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历时数月走访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主要城市,深入企业、农村等一线调研而成,对2017年“2+26”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的清洁供暖实际推进效果进行了全景展示,并从不同角度选取了多个各具特色的鲜活案例,以期从制度、技术、市场运行等方面为业界提供参考。
针对清洁供暖改造路径的选择,《报告》认为,地方宜根据当地环保目标、资源禀赋、财政情况、居民承受能力、能源安全可持续保障能力和能源价格水平等,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评估,因地制宜设计合适的改造路径,系统推进。尤其在源头上首先落实天然气、电力、清洁能源等的保障能力,然后“以供定改”。
《报告》建议,逐年对改造成效进行评估,及时优化政策。在清洁供暖改造运行一个取暖季后,需要对规划、配套政策、政策执行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估。对于清洁供暖的评价标准,建议从社会整体出发,从安全性、环保性、气候保护性、经济性等多角度做好评估,总结得失、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调整、优化改造路径及政策。
业界多位权威专家,
献策清洁能源采暖
峰会上,针对健康有序合理地推进清洁能源采暖话题,中国工程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等多位国内外行业专家及政府领导,从供热、大气环境变化、能源供应等角度针对清洁供暖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其中,江亿院士表示,在清洁供暖推进中,电供暖将有助于克服热电联产中热电比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可以从电热转换效率等四个方面来评价电供暖方式的适宜性。
针对2017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来源的分析显示,柴发合副主任表示,燃煤、工业生产、柴油车是区域内PM2.5的主要来源。他特别强调,除了此前关注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外,下一步还将对长三角以及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进行重点防治。
对于我国经济能源生态系统未来发展的四方面特点,王仲颖副所长表示,一是交通领域的清洁能源革命,预计到2050年我国电动车保有量达到4亿辆,终端电气化比例达到60%;二是以绿色发展为内涵的能源生产革命,以风电、光电为主的绿色电力供应是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必然路径;三是整个系统以电力为核心,占能源总体供应的60%以上,风电和光电作为主力电源;四是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辅助措施。
创新模式促清洁能源‘改得起、
用得起’ 5点路径需明确
散烧煤取暖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推进清洁供暖,对于解决我国北方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深受各级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注。环保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已完成煤改气、煤改电共578万户,其中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就完成394万户。2018年,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继续稳步推进,一些新的探索、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业态也在不断出现,为这一民生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出台,以及前期的推进经验,及时总结、调整、改造、优化成为共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报告2017-2018》同时提出五点建议:1、充分调研评估,因地制宜选择改造路径。2、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清洁取暖投融资模式。3、逐年对改造成效进行评估,及时优化政策。4、深挖工业余热潜力实现能源梯级高效利用。5、农村房屋改造不容忽视。
5月19日闭幕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指出:“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仍是政府民生工程的重点,同样是暖通行业各个品类、品牌关注的重点,更加节能高效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模式、满足用户诉求的解决方案,都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流趋势。这在展会上,各个展馆及企业展出的主题及产品,也能有强烈的感触!
据悉,以引进新技术,满足市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在规模及展品上获得突破的中国供热展,未来还会更着重商用和工业用领域,全方位打造集民用、商用和工业用为一体,引领行业发展的暖通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