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温暖故事”在吉林省数不胜数。吉林省从2010年开始进行“暖房子”改造工程,让全省80多万户、255万城市居民告别“冷房子”。
“一定要让百姓温暖过冬”
供热是东北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个民生问题。2009年,吉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低温天气,供热问题集中爆发:热源不足;供热管网老化,跑冒滴漏严重;小锅炉运行不稳,室温不达标;全省有1.7亿平方米的老房子,墙体薄,不保温。
“有点能耐的都搬走了,剩下的都是困难职工,挨冻也得挺着”,吉林省通化市张家委纺织小区徐杰当时说,“我们不是在过冬,而是在‘熬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2009年12月1日,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上任的首个工作日,顶风冒雪走进了居民小区……他代表省委、省政府郑重承诺,“一定要让百姓温暖过冬”。2010年1月的吉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暖房子”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4月30日,“暖房子”工程在9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全面铺开,力争三年里完成老旧管网改造1800公里,改造撤并小锅炉2000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及供热计量改造1500万平方米。
“暖房子”暖人心显决心
吉林是个农业大省,底子薄,发展任务重。“暖房子”是个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巨大。吉林省决策层从解决百姓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让改革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最近两年,把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改善。
2010年,省财政在困难的情况下对“暖房子”投入达14亿元,2011年又投入22亿元。各地通过协调金融贷款、减免有关税费、企业自筹、居民合理负担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抓住国家“十二五”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行支持的机遇,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多亿元。2010年和2011年,全省上下共筹集230多亿元投入“暖房子”工程。
两年来,吉林干部群众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而且大大超出计划数,新增热源1.4亿平方米、改造撤并小锅炉2400多座、改造陈旧管网3500多公里、给老房子实施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700万平方米,室温平均提高3-5摄氏度。
今年吉林省计划新增供热能力6000万平方米,改造撤并小锅炉房1000座,改造陈旧管网1000公里,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改造力度不减、财政投入不减。
“暖房子”产生多重效应
吉林省坚持把“暖房子”改造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相结合、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与建设宜居城市相结合,取得了多重效应。
――增加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长春市把“暖房子”与“老、旧、散”小区改造同步进行,房子暖了,环境也美了。武桂琴所在的东岭“解困小区”过去是有名的“贫民区”,改造后焕然一新,房子每平方米升值500-1000元,应居民强烈要求小区改名为“达顺小区”。
――促进了节能减排。吉林市市民陈淑贤家原来靠小锅炉供热,一到冬天灰大不敢开窗。“暖房子”工程新建大型热源集中供热,大大减少了烟尘排放。据吉林省住建厅测算,全省一个采暖期节约标煤47.41万吨。一个采暖季可减排二氧化碳124.21万吨。
――还稳定了热价。吉林省不是产煤省,每到冬天采暖用煤十分紧张。长春市热费价格是2008年确定的,如今煤炭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但是居民热价始终没有上涨。“‘暖房子’消化了一部分煤价上涨压力。”长春市市政公用局局长刘东伟说,全市50个小区,去年节能近30%。
――“暖房子”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两年来“暖房子”工程以少量的政府补贴资金带动了45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拉动20多个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劳动就业岗位24万个。
“暖房子”保民生促和谐
供暖难题没有巨大的资金投入难以成功,没有巨大的情感投入更难以成功。“暖房子”改造初期,为了让群众解除顾虑,大批党员干部走家串户宣讲“暖房子”政策,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通化市佟江小区改造工程需要30多户居民暂时搬离,当地干部不仅帮助联系过渡房,还把一些腿脚不好的老人背到新家。长春市“长纺八栋楼”居民家的小挑台是冬天放菜的,施工队伍宁可费力费时,也要把挑台留下来,方便群众生活……
忧民忧者,民亦忧其忧。2011年吉林省“暖房子”工程增量扩面,时间紧任务重,通化市明强小区衣玉珍组织小区的退休老人,天天坐在外面帮助监工。“政府花钱给老百姓办事,这钱一定不能花瞎了。”
党心连着民心,民心向着党心。“暖房子”工程实施两年来,不仅破解了几十年留下来的难题,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了吉林发展振兴的强大内驱力。
(编辑:清雅)